中國五大名窯:鈞窯 、汝窯 、官窯、 定窯、 哥窯
宋代五大名窯 分別為:鈞窯 、汝窯 、官窯、 定窯、 哥窯。中國五大名窯 是正式開創(chuàng)了燒制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“瓷器”時代,事實上,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制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(shù)都是陶器,是不同的種類,所以說,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!
鈞窯
宋著名瓷窯之一。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(nèi)的八卦洞。享有“黃金有價鈞無價”“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”的盛譽。
鈞瓷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瓷器之一,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于世,素有“黃金有價鈞無價”和“家有萬貫,不如鈞瓷一件”的美譽。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(zhèn)獨有的國寶瓷器,憑借其古樸的造型、精湛的工藝、復雜的配釉、“入窯一色出窯萬彩”的神奇窯變,湖光山色、云霞霧靄、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,被譽為中國“五大名瓷”之首。新中國成立后,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,鈞瓷的恢復燒制工作開始,鈞瓷得到了快速發(fā)展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鈞瓷生產(chǎn)工藝與水平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,不斷的作為國禮現(xiàn)身世界。
汝窯
宋代“五大名窯”之一。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。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,宋時屬汝州,故名。釉色主要有天青、天藍、淡粉、粉青、月白等,釉層薄而瑩潤,釉泡大而稀疏,有“寥若晨星”之稱。釉面有細小的紋片,稱為“蟹爪紋”。
汝瓷在中國宋代被列為五大名瓷(汝、官、哥、鈞、定)之首,當時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。
汝州是汝瓷的故鄉(xiāng),汝瓷造型古樸大方,其釉如“雨過天晴云破處”,“千峰碧波翠色來”,土質(zhì)細潤,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,明亮而不刺目,具有“梨皮、蟹爪、芝麻花”之特點,被世人稱為“似玉、非玉、而勝玉”。
1952年,周恩來總理指示“發(fā)展祖國文化遺產(chǎn)、恢復汝窯生產(chǎn)”。經(jīng)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,1958年汝瓷之鄉(xiāng)汝州汝瓷一廠專家們第一批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仿汝器物,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(jīng)過汝瓷廠專家試燒成功并得到陶瓷專家的鑒定,技術上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。
汝州歷史悠久,資源豐富,隋文帝開皇初置臨汝為伊州,煬帝大業(yè)初始改為汝州《汝州之名從此始》。
官窯
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,官府經(jīng)營的瓷窯,也泛指明、清時期景德鎮(zhèn)為宮廷生產(chǎn)的瓷器。宋代由官府直接營建,分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。元代景德鎮(zhèn)官窯稱“樞府窯”。明清景德鎮(zhèn)官窯,近代常以帝王年號分別命名,如;“宣德窯”、“成化窯”、“康熙窯”等。明清官窯亦稱“御窯”,官窯以外窯場,稱“民窯”。
北宋官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才開始燒造,具體的窯址至今沒有發(fā)現(xiàn)。宋高宗南渡后,在臨安(今杭州)另設新窯,一個“置窯于修內(nèi)司”,后又在“郊壇下別立新窯”。據(jù)分析,“修內(nèi)司官窯”在杭州鳳凰山腳下,而“郊壇官窯”則位于杭州的烏龜山一帶。為了做出區(qū)分,北宋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