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足鼎壺紫砂壺鑒賞|紫砂名家作品
鼎是青銅器最重要的青銅器物種之一,最早是用于烹肉和盛儲肉類的器具。自青銅時期至三代、秦漢延續(xù)兩千多年,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。鼎被視為傳國重器,國家和權力的象征。后來“鼎”字也被賦予“顯赫”、“尊貴”、“盛大”、“鼎盛發(fā)展”等引申意義。
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里釋義:“鼎,三足兩耳,和五味之寶器也”。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于荊山之下,以象征九州,并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,讓人們警惕,防止被其傷害。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,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(fā)展為傳國重器。國滅則鼎遷,夏朝滅,商朝興,九鼎遷于商都亳京;商朝滅,周朝興,九鼎又遷于周都鎬京。歷商至周,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“定鼎”。作為中華文明幾千多年的符號,鼎傳達給我們遙遠悠古的太平之象。
三足鼎壺 ,以“鼎”為創(chuàng)作主題,以“土”為本體語言,融自然之型與藝術之魂為一體,濃厚的歷史,歲月積淀的文明,均在線條的承轉合宛里漸次蘇醒。三足頂立,壺身巍巍。
1、十七世紀 仿盉形三足壺 長:18cm 高:11.5cm
底款:『友泉』楷書竹刀陰刻款
盉是中國古代銅器中的酒器,有三足分當鼎立,仿形作紫砂茗壺,古色古香,給人以非常古雅的美感,質樸優(yōu)雅,文氣十足。器形古穆,通體貫氣,聳立珠形壺鈕,妙若天成。直筒嘴,古獸把,保持青銅器的古樸美感。壺底刻有『友泉』二字楷書款。泥色多變,技藝高超,所謂“綜古今而合度,極變化以從心”。
徐友泉,名士衡,明萬歷四年至崇禎十六年間(1576~1643年)江西婺源人。原非陶人,其父好大彬壺,延之家塾。友泉作品,別具一格,善仿古銅器形及焦葉、蓮房、菱花、鵝蛋、分襠等各式各樣的紫砂壺。泥色多變,技藝高超,所謂“綜古今而合度,極變化以從心”。(《陽羨茗壺系》《陽羨茗壺賦》《宜興縣志》)
2、明 徐友泉 三足爐鼎壺 此壺現藏香港茶具文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