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興紫砂壺款識鑒定賞析|紫砂壺鑒定
宜興紫砂壺 的款識千差萬別,研究起來亦有相當難度。早期的紫砂壺多無款,明后期才出現(xiàn)款識。紫砂壺居民賽產(chǎn)品,落款隨意性極大,具體到每個人早年與晚年的款識又有很大變化,極少有陶工一生只用一、二枚印章。如是刻款,那變化就更大了。
如果款識是印章,因敲打力度的不同,也會出現(xiàn)不同的效果。紫砂壺中的印章款多為陰刻,敲打在壺上,變成了陽文,陰刻的圖章,敲打在半干的泥坯上,如用力過小,字的頂端刀痕往往難以出現(xiàn);只有用力較大,才可將印章的全部刀痕打印出來。
所以,即便是同一個印章,打印力度不同的印痕字根相同,字尖往往會不盡相同。有關記載早期紫砂壺款識的文獻資料及實物材料非常之少,且真?zhèn)尾槐,很少有標準器款識來證明、比較其他款識,這樣就給紫砂壺鑒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。盡管如此,鑒別紫砂壺真?zhèn),款識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環(huán)。
紫砂壺在明中期,由日用粗陶向工藝陶轉(zhuǎn)變之后慢慢開始流行起來。恰恰在這時候,藝術商品化的發(fā)展趨勢又空前活躍,藝術品的市場需求量越大,作偽之風就越甚。在繪畫方面作偽,以明代為甚。特別是明代中后期,作偽地區(qū)分布之廣,作偽者之眾,作偽方法和手段之多變,以及流傳展品數(shù)量之多,均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。
在離宜興不遠的人文基苯的幾個江南重鎮(zhèn),尤以蘇州地區(qū)為甚。據(jù)沈德符《野獲編》云:“骨董自來多贗,而吳中尤甚,文士皆以糊口。近日前輩,修法莫如張伯起,然亦不克向此中生活。至王百谷全以此作計然策矣!蔽闹兴詮埐鸺磸堷P翼,王百谷即王雅登。這兩位都是蘇州地區(qū)著名文人和書畫收藏家,他們尚從古董作偽中漁利,其他市俗者就可想而知了。
此外,松江、鄞縣、無錫、湖州、杭州等許多地區(qū)都有制作偽字畫之風。上述這些地方的文人墨客又正是與宜興紫砂壺 制作者有著密切的關系,玩賞、吹捧紫砂壺的人當然也就出在這些地方。在這種氣氛交往中,不可能沒有“私下交易”。就在幾年前,紫砂壺行情特好的時候,上述地區(qū)尚有畫家模仿繪畫大師筆意在紫砂壺上寫字繪畫,然后經(jīng)名人刻制,從中漁利。這種作品流向社會,制壺者、繪畫者、刻者,三人只要有一人屬原作者,就足以借真掩假使人們忽略其假的成份。
據(jù)明周高起《陽羨茗壺系》正始中提到供春”指掠內(nèi)外,指螺紋隱起可按。胎必累按,故腹半尚視節(jié)腹,視以辨真”。“見時大彬所仿,則刻供春二字,足折聚訟云”。
關于時大彬。“鐫壺款識,即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,用竹刀畫之,或以印記.后竟運刀成字,書法閑雅,在黃庭、樂毅帖間,人不能仿,賞鑒家用以為別。次則李仲勞亦合書法,若李茂林朱書號記而且。仲芳亦時代大彬刻款,手法自遜。”
早期紫砂壺款識為竹刀所刻。無錫華氏墓“大彬”(把下)刻款圓壺,江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