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茶需好水|古今泡茶擇水標準
茶藝"四要"之二——水
品水文學是茶道開出的奇花異卉。擇水固然重要,但古人將此事復雜化了,為孰是"天下第一水"爭論上千年也實在小題大作。但無論合理與不合理,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。茶是靈魂之飲,水是生命之源。
茶中有道,水中也有道。
老子說:"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凈。"如此無私謙虛,善哉,水也!
莊子《天道》說:"水靜則明燭須眉,平中準,大進取法焉。水靜猶明,而況精神。"如此公正客觀,善哉,水也!
唐末劉貞亮提出茶有"十德",日本明惠上人也提出茶有"十德,孔子則認為水具有"德、義、勇、法、正、察、善、志"諸種美好的品行,并說"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"(《荀子·宥坐》),如同頂禮膜拜圣者一般。
茶是什么?在植物學家眼中它是"原產(chǎn)于我國西南部的常綠灌木、喬木、半喬木。兩性花。球形塑果。嫩葉可作藥用、食用、飲用。含有100多種成分,主要有咖啡堿、茶堿、可可堿、氨基酸、鞣酸、兒茶素、揮發(fā)油等。屬山茶科的山茶屬,山茶屬約250種,劃為20組,其中茶組可飲用。"僅此而已,無什么"道"、無什么"德"之可言。但中國人會琢磨,竟賦予茶以性靈,生發(fā)出"道"來"德"來,以至我們得寫專著加以闡明。
水是什么?在西方人眼中是H2O,無色、無味、無嗅、液態(tài)。僅此而已!水是生命之源,但決非道德之本、修養(yǎng)之本、精神之本。但中國文化賦予水以性靈。
好茶需好水。所以明人許次紓在《茶疏》中說:"精茗蘊香,借水而發(fā),無水不可與論茶也。"明人張大復在《梅花草堂筆談》中說:"茶性必發(fā)于水,八分之茶,遇十分之水,茶亦十分矣;八分之水,試十分之茶,茶只八分耳。"他認為擇水重于擇茶,二等茶用上等水可烹出上等茶,而上等茶用二等水就只能烹出二等茶。
所以,古人講究精茶、真水,明人張源在《茶錄》中說:"茶者,水之神;水者,茶之體。非真水莫顯其神,非精茶易窺其體。"這就講透了茶與水的關系。茶是水之靈魂,無茶便無茶事;水是茶的載體,沒水烹不成茶。按化學書上的說法;茶是溶質(zhì),水是溶劑,茶汁是水的溶解液,--但這太枯燥,遠沒古代茶人富有想像力,這也不是中國人描述事物的習慣方式。
中國人擅長整體思維,無論宇宙與人世間有多復雜,不過是"太級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",不過是"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"……對茶道亦然,在擇茶的同時就把擇水的問題提了出來。還把茶事方方面面想了個周全。如擇水,早在唐代,陸羽就已將其列為"茶有九難"之一,在《六羨歌》中說:不羨黃金礨,不羨白玉杯;不羨朝入省,不羨暮入臺;千羨萬羨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來。黃金、白玉的酒器,高官厚祿,皆不動心,而家鄉(xiāng)竟陵(今湖北天門縣)的西江水使陸羽羨慕不已。當然,不僅僅因為"美不美,家鄉(xiāng)水",發(fā)思鄉(xiāng)之情,而出自功利目的,他認為:竟陵西江水最宜于烹茶。
《茶經(jīng)·五之煮》寫道: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。
其山水,揀乳泉、石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