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娘茶|景頗族鮮爽、清香的竹筒茶
景頗族是云南獨有民族之一,1998年末,云南景頗族人口為12.56萬人,占全省少數(shù)民族人口的0.947%。景頗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(nèi)的隴川、盈江、潞西、瑞麗、梁河等五縣市山區(qū)。其余的景頗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、崗房,古浪、臨滄地區(qū)的耿馬佤族自治縣等地。云南景頗族包括4個主要支系:景頗、載瓦、勒期和浪俄,其中載瓦支系最大,人數(shù)占景頗族人口的80%左右。
景頗族,人口有11.8萬人,大多數(shù)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(nèi)以及怒江瀘水縣,少數(shù)散居騰沖、耿馬、瀾滄等縣。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。景頗族發(fā)源于青藏高原,約在1 000多年前,沿金沙江、怒江和恩梅開江南遷,至17世紀定居在今緬甸北部和云南德宏州。景頗族人認為萬物都有鬼魂,凡遇不祥事要請“菩薩”看鬼,祭鬼,迷信禁忌很多。祭祀活動有祭官廟、吃新谷、獻谷堆、叫谷魂等。最大的祭祀活動是目腦,現(xiàn)已發(fā)展成為景頗族一年一度的節(jié)日——目腦節(jié)。
生活在云南德宏一帶的景頗族以大米和玉米為主食。每日三餐,以鍋或竹筒煮飯。吃飯時多不用碗筷,只用芭蕉葉包飯食用。景頗族人還有飲竹筒茶的習慣。
竹筒茶的做法是:先選取粗大的竹子,鋸成長約30厘米、一端留有竹節(jié)的竹筒,然后將采摘下來的茶樹芽葉,通過日曬使其失去二三成水分時,再用手搓揉;或者將采摘來的芽葉用鍋蒸煮,待芽葉柔軟泛黃時,起鍋將茶葉倒在竹簾上,再用手搓揉,然后將茶葉倒入竹筒,用木棒分層筑實,到快要裝滿竹筒時,用竹葉或石榴樹葉堵住筒口,把竹筒倒置,使多余的水分外流,這樣過二三天后,再用灰泥封糊筒口,將茶筒插入土中,放置二三個月,待茶葉發(fā)酵變黃,或呈現(xiàn)金黃色,并發(fā)出特有的茶葉濃香時,即可劈開竹筒,取出棍狀茶柱,曬干即成。飲用時,鋸下一片,磨碎后用沸水泡飲。
竹筒茶因原料細嫩,又名“姑娘茶”。除景頗族之外,哈尼族、布朗族、傣族、拉祜族也喜飲竹筒茶。
竹筒茶外形為竹筒狀的深褐色圓柱,緊結(jié)端正,白毫顯露。沖泡后,湯色黃綠,兼具茶、竹、糯米的清香,滋味鮮爽。竹筒茶每筒重約500克至1 000克不等,長22 至25 厘米,直徑5至6厘米。外裹干筍殼,用竹絲捆扎,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。
姑娘茶
竹筒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