贛南茶歌•茶燈•采茶戲|茶歌舞
贛南采茶,是一個富有鄉(xiāng)土生活氣息的地方戲劇種,是一種地道、純正的贛南民間民俗文化。它的起源與茶葉生產(chǎn)有著密切關(guān)系。贛南茶事興盛,歷史悠久。贛縣王母渡下邦鄉(xiāng)《李氏族譜》記載:“開園摘茶前夕,皆有唱茶歌、舞茶燈之古習(xí)!
清乾隆年間,陳文瑞《南安竹枝詞》中曰:“淫哇小唱數(shù)營前,妝點風(fēng)流美少年,長日演唱三腳戲,采茶歌到試茶天!本C上史料可見,宋、明、清三代,贛南均有名茶列為貢品,為繁榮“茶事”載歌載舞,是茶事興盛、茶園享有聲譽之時。
茶葉生產(chǎn)中,一道很重要的工序是采茶,也稱摘茶。采茶多由女性擔(dān)任,翠綠山野與明媚春光中茶女一邊勞動,一邊唱著山歌,抒發(fā)性情。由于山歌的內(nèi)容多屬茶山情景、東食西宿有之事,當(dāng)?shù)厝罕姺Q山歌為“采茶歌”!按啦茶春日長,白白茶花滿路旁。大姨回家報二姨,頭茶不比晚茶香”!扒飦聿茶漸漸涼,家家裁剪做衣裳。別家做起郎裝著,我家做起入空箱”。清閑樸實,瀏活潑。采茶歌,實為贛南一道別開生面的民間民俗風(fēng)景線。
采茶歌與民間舞蹈相結(jié)合,常常在新春之際隨民間各種燈彩在鄉(xiāng)村表演,即形成采茶燈的演出。明代,贛南安遠縣有座著名的九龍山,盛產(chǎn)名茶,傳說因有九株特別好的茶樹而得名。這里是贛南采茶戲的搖籃。從安遠到信豐、贛縣等地,采茶燈極為流行。
采茶燈中所演唱的采茶歌為“十二月采茶歌”,主要有三種形式:一是“順采茶”,從正月唱到十二月;二是“倒采茶”,從十二月唱到正月;三是“四季茶”,則唱一年的春夏秋冬。
演唱時,舞者口唱“茶歌”,手提“茶籃”作道具,載歌載舞,從而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(fēng)格的采茶燈,俗稱“茶籃燈”。其演出形式只有兩個茶女和一個男角,男角稱“茶童”,手搖紙扇,穿插其間,表演一些比較簡單的與摘茶有關(guān)的生活小事,名曰《姐妹摘茶》。
這就是形成贛南采茶戲最初的原始節(jié)目,也是“三肢班”的雛形階段。后來,這種表演已不局限于表現(xiàn)“茶”,而出現(xiàn)了大批生活小戲時,采茶戲便宣告誕生了。
稿件來源:《贛南日報》作者:林全
贛南茶歌•茶燈•采茶戲
茶歌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