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園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病蟲種群間的平衡
浙江、貴州等省曾試驗用紅點唇瓢蟲(ChilocoruskeuoanaeSilvestri)防治長白蚧和椰圓蚧,具有較顯著的效果。安徽省調(diào)查了寄生在蠟蚧上的兩種寄生蜂、蠟蚧黑小峰(Microterysclauseri)和蠟蚧寬角黃小蜂(Anicetussp.)、對龜甲蚧和角蠟蚧的自然寄生率分別平均為19.45%和10-22.47%,最高寄生率可達76.54%。 在以菌治蟲方面,安徽、湖南等省利用白僵菌、青蟲菌、蘇云金桿菌、茶螟桿菌防治各種鱗翅目食葉幼蟲也獲得一定效果,白僵菌每毫升1億孢子濃度對小綠葉蟬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在潮濕氣候條件下寄生率可達50-100%。浙江從田間罹病茶尺蠖幼蟲體上分離到一種蟲草菌(Cordycepssp.)對茶尺蠖老熟幼蟲在室內(nèi)和田間試驗中均已獲得較好的效果;云南省從小綠葉蟬田間罹病蟲體分離到一種園子菌(Entomophthorasphaerosperma),田間自然罹病率可達20%左右,貴州從茶毛蟲幼蟲體上、安徽人茶尺蠖幼蟲體上各分離到一種核型多角體病毒,地茶毛蟲、茶尺蠖具有強致病力。當(dāng)然茶樹病蟲的生物防治 遠處于興未艾的啟蒙階段,但可以預(yù)期,生物防治 在茶樹病蟲的綜合防治中必將發(fā)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