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樹病蟲的綜合防治(二)
才能顯示經的優(yōu)良性能,因此嚴格遵守安全合理使用標準,按照規(guī)定用量、濃度和經過一定的安全間隔期后進行采摘是必要的。
(3)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 一般系指用食蟲昆蟲、寄生性昆蟲、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敵來控制、壓低和消滅病蟲害。它具有對人畜無毒、不污染環(huán)境、對作物和其他生物無不良影響、有比較長期的效果等優(yōu)點,缺點是由于天敵生物本身也是一種生物,受環(huán)境影響較大,有的種類的繁殖和飼養(yǎng)工作比較復雜,此外和化學防治有一定的矛盾。
生物防治 具有廣闊的前途,大自然為生物防治 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資源。據(jù)貴州省湄潭茶中研究所調查,發(fā)現(xiàn)茶園天敵昆蟲160余種,蟲生菌20余種,捕食性蜘蛛50余種,還有益鳥、獸、蛙等。浙江、安徽兩省分別釋放絨繭蜂(Apantelessp.)防治茶尺蠖和赤眼蜂(TrichogrammaevanescnsWestwood)防治茶小卷葉蛾,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浙江、貴州等省曾試驗用紅點唇瓢蟲(ChilocoruskeuoanaeSilvestri)防治長白蚧和椰圓蚧,具有較顯著的效果。安徽省調查了寄生在蠟蚧上的兩種寄生蜂、蠟蚧黑小峰(Microterysclauseri)和蠟蚧寬角黃小蜂(Anicetussp.)、對龜甲蚧和角蠟蚧的自然寄生率分別平均為19.45%和10-22.47%,最高寄生率可達76.54%。
在以菌治蟲方面,安徽、湖南等省利用白僵菌、青蟲菌、蘇云金桿菌、茶螟桿菌防治各種鱗翅目食葉幼蟲也獲得一定效果,白僵菌每毫升1億孢子濃度對小綠葉蟬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在潮濕氣候條件下寄生率可達50-100%。浙江從田間罹病茶尺蠖幼蟲體上分離到一種蟲草菌(Cordycepssp.)對茶尺蠖老熟幼蟲在室內和田間試驗中均已獲得較好的效果;云南省從小綠葉蟬田間罹病蟲體分離到一種園子菌(Entomophthorasphaerosperma),田間自然罹病率可達20%左右,貴州從茶毛蟲幼蟲體上、安徽人茶尺蠖幼蟲體上各分離到一種核型多角體病毒,地茶毛蟲、茶尺蠖具有強致病力。當然茶樹病蟲的生物防治 遠處于興未艾的啟蒙階段,但可以預期,生物防治 在茶樹病蟲的綜合防治中必將發(fā)揮越來越大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