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山是世界紅茶的發(fā)源地|正山小種
村鎮(zhèn)的紅茶是“正山小種”紅茶。正山小種之“正山”乃表明是“高山地區(qū)所產”之意。
世界四大紅茶之一與印度阿薩姆紅茶,大吉嶺紅茶及斯里蘭卡高地紅茶齊名的安徽祁門工夫紅茶,卻是1876年由一個在福建罷官的人余干臣回家鄉(xiāng)后,把福建紅茶制法帶回去,在至德渡街設紅茶莊試制成功的。
由此可見紅茶的起源當在雍正(1733年)以前,明中期(約16世紀)之后。我國最早的紅茶生產是從福建崇安的小種紅茶開始的,多類書籍對此已無異議。
那么正山小種紅茶是如何進入西方社會的呢?許鐘榮先生主編的《與雷諾阿共進下午茶》中詳細記載了紅茶發(fā)展史和紅茶大事記,書中記載:“據推測,在17世紀時,已經開始制作紅茶,最縣出現的是福建小種紅茶。這種出自崇安星村鄉(xiāng)桐木關的紅茶,當17世紀初荷蘭人開始收中國茶輸往歐洲時,它也隨著進入西方社會,由于經過特別的制作過程,使其帶有松煙香,所以備受喜愛,至今星村的正山小種紅茶仍享譽國際!
165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輸入中國紅茶至歐洲,這種當是產于福建崇安星村鎮(zhèn)桐木村的正山小種紅茶。因為“祁紅”“滇紅”“英紅”等紅茶均未誕生。
1650年以前,歐洲茶葉貿易可以說完全被荷蘭人所壟斷,但英國東印度公司看好中國茶的市場,于1644年在廈門設立貿易辦事處,開始與荷蘭人在茶葉生意上短兵相接。
1652年至1654年,英荷二國終于兵戎想見,爆發(fā)了第一次“英荷之戰(zhàn)”。1665——1667年爆發(fā)了第二次英荷之戰(zhàn),由于英國再度獲勝,擺脫了荷蘭人而漸漸壟斷茶葉貿易。
1669年英國政府規(guī)定茶葉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,從此,英國政府由廈門收購武夷山茶,取代綠茶成為歐洲飲茶的主要茶類。
在英國,早期是以“cha”來稱呼茶,但自從廈門出口茶葉后,即依廈門語音稱茶為“tea”,又因武夷巖茶(屬烏龍茶)湯色黑濃,所以稱為“BLACK TEA”,此后英國人關于茶的名詞不少是以廈門土話發(fā)音,如早期將最好的紅茶稱為“BOHEA TEA”(武夷茶),以及后來的工夫茶稱為“CONGOU TEA”。
由此可見在早期英語中同樣將產于福建武夷山的烏龍茶稱為“BLACK TEA”(武夷茶)。由于茶最初是由中國輸出到世界各國的,所以各國對茶的稱謂均源于中國。
18世紀中期以后,英國的茶葉需求迫增,而中國在通商上又有種種的限制,因此英國另辟蹊徑,致力在殖民地印度試種中國茶樹,但19世紀中葉以前,中國是紅茶的唯一供應地。
載:1835年英人自中國采購適合制作紅茶的武夷山茶種運至印度。1839年印度茶進入英國茶葉市場。隨后在19世紀70年代,斯里蘭卡借助于英國的資本和技術,大力發(fā)展紅茶。
由于印度與斯里蘭卡擁有絕佳的種茶環(huán)境及自然條件,故后來居上,在紅茶出口量上名列前茅。印度的紅茶產量世界第一,其研制出的紅碎茶,后來逐漸成為國際茶葉市場最大宗的產品,比重達70%以上。此外,印尼、肯尼亞出產的紅茶,在國際市場上亦占有一席之地。印尼是1827年由荷蘭人雅各松從中國帶茶種和工人去種的,在肯尼亞則是1924年才開始種茶。
綜上所述,中國紅茶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鎮(zhèn)桐木村的正山小種紅茶,而最早輸出國外的也是正山西歐啊種紅茶。紅茶大國印度種茶也源于中國武夷山,因此,可以毫無愧色地稱武夷山為世界紅茶的發(fā)源地,正山小種紅茶為世界紅茶的鼻祖。
紅茶發(fā)源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