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明清紫砂壺特點的介紹
茶道的的變遷與紫砂 壺 有著必然的聯(lián)系。紫砂 壺 的興起、繁盛是與茶文化的變化緊密相連的。明清時期,因飲茶方式、飲茶趣味、茶葉種類的不同,紫砂 壺 有著容量大小、器形高矮之分,紫砂 壺 造型式樣的變化也體現(xiàn)了制陶人勇于求變的設計思想。下面就關于明清紫砂 壺 特點做一介紹。
唐宋時期,人們的飲茶方法為煮茶、烹茶,茶具以金屬制器為 多。到了明代,團茶已被散茶完全取代,而飲茶方法則改為沖泡法,茶壺 與煮水的壺 分開使用,茶具多選擇陶瓷茶具。飲茶方法雖然簡化了,但因為泡茶法對茶量、水溫等十分講究,故而對沏茶的重要器物一茶壺 —有了更高的要求。紫砂 壺 就這樣興盛開來。
明清時期,因飲茶方式、飲茶趣味、茶葉種類的不同,紫砂 壺 有著容量大小、器形高矮之分。從器形大小上看,大體說來。明萬歷以前,多為大壺 ,萬歷以 后,壺 形日漸縮小。被奉為紫砂 壺 鼻祖的供春所制各式壺 均為大壺 ;萬歷年間的一代制壺 大家時大彬在早期時專仿供春,所做多為大壺 ,后在他游婁東與著名的文人王世貞、陳繼儒結(jié)交之后,“聞陳眉公與瑯砑、太原諸公品茶之論”才突破樊籬,改作小壺 ,這與“茶注宜小不宜大,小則香氣氤氳,大則易于散漫,且自斟自酌, 愈小愈佳”的文人士大夫的飲茶風氣有著重要關系;以后至徐友泉、陳子畦、惠孟臣等皆長于制作小壺 。像惠孟臣制作的小圓壺 就是華南一帶喝“功夫茶”所用的 水平壺 的前身。就細節(jié)而言,紫砂 壺 得出水眼有獨眼、網(wǎng)眼、和半球體濾孔幾種形式,這通常因飲茶習慣的不同而不同。
另外,明清紫砂 壺 造型式樣的變化也體現(xiàn)了制陶人勇于求變的設計思想。比如前面提到的康熙年間的陳鳴遠,他力變明末的筋紋器形,從尋常生活尋找創(chuàng)作思路,以自然形體人壺 ,開創(chuàng)了紫砂 壺 的一個重要品類“花貨”。在清朝的乾隆年間,紫砂 壺 已發(fā)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,筋紋器和花貨器形極為豐富,制陶人和參與制陶的文人名士不安于現(xiàn)狀,極大的拓展了紫砂 壺 的形式和內(nèi)涵。一方面由于需要在較空闊的壺 面上刻畫題詠,“光貨”類壺 型就變得漸趨簡單明朗,另一方面造型取 材也更為廣泛,制作了取材于自然現(xiàn)象的“卻月”、“飲虹”等壺 型。
“素面素心”的紫砂 壺 ,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(nèi)涵。今天的紫砂 壺 ,一派繁榮景象,但它同樣面臨著傳統(tǒng)全手工技法的失傳、原本文化屬性的背離等問題。分析明清紫砂 壺 的設計思想,不僅是讓我們回憶那段歷史,那些藝師,那些參與制壺 的文人墨客,也不僅是讓我們品位那些傳世名壺 以及它們所體現(xiàn)的氣質(zhì)神韻,更重要 的是讓今天的我們?nèi)ド钊胨伎既绾蝹鞒信c創(chuàng)新,而不僅僅只是流于“文化”的表面。